中国羊乳产业第一大省,凭什么是陕西?

2025-09-28 浏览:21次
0

进入21世纪以来,二十多年来陕西省羊乳产业一直稳居全国头把交椅。

作为畜牧资源并不占优的省份,何以能成为我国羊乳产业第一省,让我们从一只奶山羊出发,看见点“羊”成金的陕西县域产业密码。

从引种到本土培育关中奶山羊的百年“羊史”

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北,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陕西省人口最多县城富平县,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县,富平常住人口63万,全县奶山羊存栏量超95万只,作为我国典型的农耕区,富平人为何会有牧羊的习惯?

原因藏在富平县老城里,坐落在陕西渭南富平县城西北方向一处高阜之上老城,自元末明初以来,600多年曾一直是富平县的行政中心,至今文庙、武庙、藏书楼等古迹保存完好,一百多年前来自德国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了第一批莎能奶山羊,悄然间埋下了奶山羊产业崛起的种子。

作为原本栖息于阿尔卑斯山区的莎能奶山羊,喜干燥、爱清洁、合群性强,能以各种青绿饲料及农作物秸秆为食,作为农业大县,富平当地青贮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莎能奶山羊的本地化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

从阿尔卑斯山到渭水盆地,一场跨越15000里的物种迁徙,打开了渭水谷地养殖奶山羊的序幕,远道而来的欧洲奶山羊,在关中平原找到了理想的繁衍之地。

不同于奶牛养殖需要大量投入,奶山羊特别适合资源有限、小规模经营和在农业发达地区开展,富平的奶山羊养殖逐渐从农户的零星饲养,朝着关中其他地区不断扩散。

1932年,原本饲养于华北保定地区的莎能奶山羊,全部迁入陕西关中地区饲养,一批奶山羊辗转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并设立了中国首个奶山羊繁育基地,

让关中地区一直是奶山羊的繁育核心区,莎能奶山羊通过与本地羊种的不断结合,逐渐形成了更适应关中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关中奶山羊”。

新中国成立后,羊乳产业在陕西地区迅猛发展,1958年诞生了我国最早羊奶品牌“宝塔炼乳”,在上世纪的上海灾荒中该品牌曾作为特供乳品对口支援,在中国乳品行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9年,富平县凭借扎实的养殖基础,被农业部正式命名为 “奶山羊基地县”,带动和引领关中地区不少农村形成了“养羊热”,为后续的区域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时国内奶制品消费市场刚刚启动,消费者对羊奶制品营养价值认识不足,加上羊奶膻味不易处理,和牛奶相比,羊乳产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小众奶”状态。

到2000年以后,随着消费者对羊乳认知的提高,在东南沿海地区,消费者开始认识到羊奶相比牛奶,具有营养更丰富、更容易消化吸收、过敏风险较低等优点,陕西羊乳制品绝大部分都销往我国沿海地区。

市场驱动与政策扶持 省统筹、县域发力的“羊策”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对国产牛奶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却为没有历史包袱的羊奶粉,打开了一定的销路。

特别是2013年,随着国家新的乳制品安全标准出来,正式把羊奶和牛奶列入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中,确定了羊奶国家认可的市场地位,不少奶制品企业纷纷布局羊奶粉领域,拉开陕西羊乳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

从第一只莎能奶山羊到富平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关中地区悄然之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奶山羊饲养基地,存栏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众多陕西本土企业,率先拉开了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生产线的工作,政策层面上,陕西省提出了培育和打造“奶山羊全产业链”的目标。

市场之手与政策之舵的双重力量,形成“省域统筹、一县一策”的奶山羊发展扶持体系,通过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关中地区富平、阎良、临潼、蓝田、陇县、千阳县为主要养殖基地。 

以富平县为例,自2003年开始,就将奶山羊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推动奶山羊产业从小到大发展,先后支持红星美羚、金牛乳业、圣唐乳业等多家企业建设奶源基地、开展良种繁育、加工扩能提产、研发新产品。

随着“奶山羊产业”发展被提到省政府层面,富平县通过规模化扩张、强化科技赋能以及品牌推广,奶山羊存栏数量一致稳定在90万只以上,一跃成为全国奶山羊全产业链的领军县,羊奶粉销量占国产羊奶粉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受富平奶山羊溢出效应的影响,相邻的西安市阎良区依托百跃、秦龙、安诺三大羊乳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奶山羊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使农户充分融入县域奶山羊建设发展中,奶山羊存栏数量迅速提高。

处在同一纬度的宝鸡陇县,曾是陕西省的国家级贫困县,抢抓陕西省扶持和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奇迹,用一部分产业扶贫资金来打造养羊场,为每个贫困村都建起了奶山羊羊舍,再对贫困户进行利润分红,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奶山羊的规模化养殖,很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14年,陇县府审时度势,将奶山羊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通过对新建羊场、羊奶价格进行补贴,实现了奶山羊养殖风险的全覆盖,十年的时间,县域内奶山羊存栏数量从7.1万只激增至47.1万只。

截止目前,陇县全县奶山羊存栏57.3万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饲草、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总产值超80亿元。

在距离富平县不远的咸阳市乾县,作为省政府聚利打造的第三个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 ,围绕支持龙头企业优利士乳业做文章展,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户,山羊的总存栏量从2017年前不足1万只,发展到了今天的16万只。#03

千亿级羊乳产业目标 用工业思维来撬动“羊财”

省级统筹、县域发力,以北纬35度为横轴,贯穿整个关中地区的奶山羊养殖产业,形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羊奶产业集群,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程度和羊乳智能加工水平都位居全国领先。

诞生了一批以奶山羊养殖和大型羊乳企为代表的特色县,让奶山羊产业也正继苹果产业之后,成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全省奶山羊存栏量近280万只,全国约一半的奶山羊在这里,养殖规模在100只以上的奶山羊养殖场近3200户,羊奶鲜奶年产量约73万吨,鲜羊乳产量占全国80%以上,羊乳产业链2024年销售总产值超465亿元。

2024年陕西省明确提出了,2026年打造千亿级奶山羊产业的目标的《千亿级羊乳产业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陕西羊乳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升级,打造形成产业链条全、科技水平高、产品品质优的羊乳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陕西羊乳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大,但距离千亿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可以预见随着政策顶层设计支撑的不断细化,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完善产业链布局,陕西羊乳产业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西安市乳业协会 承办 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16187号-1